中国对不同年龄阶段的称呼体现了对人生不同阶段的尊重与重视。

婴儿时期,初生的婴儿被称为婴儿,不满一岁的婴儿则称襁褓。

孩子成长至二至三岁时,称为孩提。

女孩在七岁时被称为髫年,而男孩则被称为韶年。

十岁以下的儿童则被称为黄口。

十三岁至十五岁,女孩称舞勺之年,男孩则称舞象之年。

十五岁至二十岁,对女孩而言是及笄之年,对男孩而言则是弱冠之年。

二十岁被称为而立之年,四十岁称为不惑之年,五十岁则是知命之年,六十岁则为花甲或耳顺之年,七十岁是古稀之年。

八十岁被称为杖朝之年,八十至九十岁是合?之年、耄耄之年,一百岁则称乐期颐。

童年时期,也被称为总角或垂髫,青少年时期称为束发,待嫁的女子则被称为待年或待字。

至于老年阶段,被称为皓首或白首,而长寿老人则被称为黄发。

这些称呼不仅体现了中国文化的丰富性,也反映了社会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尊重与关爱。

十三岁男孩怎么称呼

12岁以上称为什么?14岁呢?

1、男孩:12岁以上称总角之年,13至15岁称为舞夕之年;

2、女孩:12岁是金钗之年,13到15岁是豆蔻之年。

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,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,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。

垂髫(tiáo)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(髫,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)。

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(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,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,形如两个羊角,故称“总角”)。

扩展资料:

现代人对年龄的划分与称谓,往往是以年岁的增长而定的。

通常可以分为幼年、童年、青年、壮年、老年等。

古代人对年龄的称谓与划分,虽然也是根据岁月的增长而定,但其说法却显得形象而含蓄,深邃而雅致。

很多古人对年龄的称呼,都与头发有关:

1、古时孩童把头发中分,在头的两侧束成两结。

因为形状像牛角,所以叫总角,指的是八九岁到十三四岁。

后来人们也用“总角之交”来形容幼年时代就交好的朋友。

十三岁男孩怎么称呼

2、束发是把总角解散,束成以髫。

这时已是成童。

开始束发的年龄大约为十五岁,在古代是入大学之年。

3、弱冠指的是古时男子年二十行成人礼,结发戴冠。

因此时身体还不够强壮,故称弱冠。

4、及笄是女孩子的成年礼,大约到了十五岁,女孩子就会把头发束起来,佩戴上笄(也就是发簪),表示自己已经成年,可以许配人家。

5、黄发则是用来形容长寿的老人。

古人认为老人发白,白久则黄,因此黄发是长寿的标志。

十三岁男孩怎么称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