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缺乏自律性的表现1.自控力差,容易分心,做事不能专注自律性差的孩子自控力通常都很不好。

这类孩子不能专注做一件事情,很可能书看到一半,看到玩具又去玩玩具去了。

到了上学之后,经常会作业做到一半又被别的事情吸引,最后导致作业没办法完成的情况会很多。

孩子的“自律性”如何培养?做到这3点很重要,聪明家长要学会2.想要的东西就马上要得到自律性差的孩子通常也没有什么规矩可言。

比如父母即便是要求一天只能看一小时动画片,但是孩子没看过瘾,还想看就必须要继续看。

对于父母和老师的要求和规则没什么执行力,想要的玩具和也是马上就要得到,即便是家里已经有很多同款玩具了或者马上要到吃饭时间了,依然要遵循自己的想法去做。

3.丢三落四,没有责任心因为缺乏自律性,通常都没什么责任心。

东西经常丢三落四,不是笔不见了就是作业本不见了。

有些甚至连上学书包和书本都可以忘记带。

4.情绪控制能力差,容易暴躁自控能力差,情绪控制能力也差。

可以不顾场合和时间乱发脾气,容易暴躁。

5.做事没目标,没有干劲没啥理想,也没啥目标。

做任何事情都是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”,不能坚持。

6.没有时间观念,做事拖拖拉拉因为没有责任心,自控力差,所以时间观念感也不强。

做什么事情都拖拖拉拉,原本一小时能写完的作业,这里玩玩,那里摸摸,可以拖到几个小时才写完。

高尔基曾说过:哪怕对自己的一点小小的克制,也会使人变得强而有力。

可见在通往成功的路上,拥有自律性是多么的重要。

二、自律给人带来的好处1.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现在很多孩子做事拖拖拉拉、半途而废,都是一些不好的生活习惯。

学会自律能够帮助孩子改变这些坏毛病,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。

2.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很多孩子经常要求学着学那,但是往往上了几节课就坚持不下去了。

自律性不好,只会让他们养成做事半途而废的习惯。

学会自律,就知道坚持的意义,能够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,学会持之以恒。

孩子的“自律性”如何培养?做到这3点很重要,聪明家长要学会3.增强孩子的责任心严以律己的人责任心通常都很高,做事认真负责,不会推三阻四。

学会自律能够培养孩子的责任心,教会孩子们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。

4.能够让孩子更好地学会“自我管理”不管是行为还是情绪,能够很好地进行“自我管理”的人都能够比他人成功。

学会自律,能够让孩子更好地学会“自我管理”,用严格的标准来要求自己,从而让自己不断地得到提升。

都知道学会自律性好,但是怎么样去培养孩子的自律性而不会被孩子反感呢?三、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律性?1.让孩子知道自律的好处要让孩子知道自律的好处,通过一些小故事和一些名人的事例让孩子知道“自律能让人更成功”这个道理。

甚至可以跟孩子来一些情境互动,告诉孩子自律的好处,让孩子也体会到自律的人有什么不一样,能获得什么不一样的经历和成果。

2.循序渐进不要逼迫孩子短时间内有所改变。

坏习惯不是一天形成的,好习惯也不是一天就能养成的。

给孩子一个周期,循序渐进式地帮助孩子改变,让孩子不断地体会到自律给他们带来的变化和好处,长此以往,自律就像一个烙印一样烙在孩子的心里。

3.多鼓励孩子自律也不是天生就有的,也是需要引导和学习的。

在学习的过程中孩子很有可能会有想要放弃的想法,这种时候要多鼓励孩子去坚持。

家长们都知道培养孩子自律性好处多,但是也要注意在培养的过程中避免犯一下几点错误。

四、培养孩子的自律性家长需要注意的问题1.不要喋喋不休地要求孩子帮孩子制定了改变计划后,只需要叮嘱孩子去做和审核孩子的进程。

不要跟在孩子身后喋喋不休地去唠叨孩子、要求孩子,就像一个贴身的监工一样,会引起孩子的反感。

孩子的“自律性”如何培养?做到这3点很重要,聪明家长要学会2.尊重孩子的选择改变的过程中,要以孩子的选择为重,并尊重孩子的选择。

比如孩子今天只想练一个小时琴,那么如果孩子能够坚持完这一个孩子,就要对孩子这种坚持的行为作出鼓励,让孩子自己做自己的主人,毕竟“自己定的时间,跪着也要练完”。

3.家长以身作则很多家长抱怨孩子玩手机、看电视无度,不受控制。

但是家长自己有没有做出一个表率呢?在要求孩子之前,自己是不是有做到不沉迷手机和电视呢?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,家长的一举一动、一言一行都是孩子学习的榜样,如果家长足够自律,孩子自然也是能够变得自律的。

古代人为了读书“头悬梁,锥刺股”;匡衡幼时为了读书“凿壁借光”,最终成为一代文学家。

控制力差的孩子聪明吗

孩子挺聪明的,为什么学习成绩就是不好?

其实很多家长都在说自己的孩子很粗心,容易出错,特别是考试时简单的题目最容易出错,复杂的题目又往往能做出来,这是怎么回事呢?

小编列举几种典型现象

现象一:一听就会,一做就错,总是在看到答案后恍然大悟。

很多孩子在看到题目时觉得面熟,能肯定自己以前做过原题或类似的题目,但就是想不起来该怎么做,越是回忆以前做过的类似题目越是没有思路,等看到答案才大喊一声,哇,原来是这样的啊。

于是再做,发现还是不能独立的把题目完整的做出来,于是再看答案,再做。

原因:原来在做题目时没有真正理解题目的解法,只能跟着老师的思路把题目抄下来,没有自己动手整理,导致自己觉得会做了,其实只是在当时把题目背过了,一段时间以后就只记得题目不记得解法了。所以,“背题”是万万要不得的,考试的题目千千万,背的过来么?

现象二:会做,但总是粗心,不是抄错题就是算错数

很多家长都反映说自己的孩子很粗心,经常把会做的题目算错,甚至有家长说孩子期中考试考了96分,丢掉的那四分全是粗心算错的,并对这个成绩很满意,还有很多学生也说,这道题目我会做就可以了,这次算错了没关系,到考试时能算对就可以了。

其实,小编告诉各位家长,会做做不对才是最可怕的。

原因:粗心的原因有两个,一是心态问题,这个问题后面会详细的说。

第二个原因就是对知识掌握的不牢固,模棱两可,错误总是在你掌握不牢固的地方出现,那些看似是粗心犯的错,其实都是因为在应用知识的时候不熟练,导致出错。

控制力差的孩子聪明吗

现象三:心态不端正,觉得做不对无所谓,会做就行了

很多学生都觉得只要会做就行了,平时算不对,到考试时注意力会高度集中,就能算对了。

其实这种看法是不对的。

原因:学生学习的目的除了要掌握知识,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,还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,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成功的一大法宝。

而在学习中心态不端正,长此以往,会形成浮躁的性格,这是学习的大忌。

孩子的学习习惯有问题

很多孩子写作业不认真、不检查、不喜欢打草稿、不肯写步骤等,也都是习惯的问题。

还有书写习惯等,也会导致一些粗心问题。

还有的孩子做题喜欢跳步骤,不但容易错,还会导致按步得分时得不到前半部分应该能得到的分。

解决办法:从生活中,而不仅是学习上,进行训练。

1.注意力的训练方法有读书、下棋、学习乐器等等(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很多,有各种理论和指导)。

2.分析力的训练方法是“随口问”,养成随时问为什么的习惯,养成思考的习惯。

(这其实是真正的素质教育。

即使是成年人中,没有思考的习惯,不假思索地接收各种信息的人太多了。

这种状况有人归咎于中国的教育体制不鼓励思考,我觉得这种“都是体制,别人的错”的态度倒真是教育问题。

控制力差的孩子聪明吗

3.执行力的培养在于执行。

永远不认可口头上的“会”,必须见到正确率才算结束。

诗词的背诵,一定要落到默写。

阅读题,要讲得出来龙去脉。

数学题,一定要落实到步骤。

这些都是要沉下心练的功夫,也是真功夫。

总结判断:

“简单的,不该错的,考试错了”——那就问问,熟练度够吗?

“原本会做的,考试做错了”——那就问问,基本概念真的清楚吗?

“审题不清,导致做错”——那再问问,准确率够吗?比如平时做题力求一遍做对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