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对老人态度不好,家长一定要好好教育,家庭是孩子道德礼仪学习的最初摇篮,孩子的第一个不礼貌的行为发生后,如果父母不去制止,孩子并不知道是好还是坏,下次他还会重复,所以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多引导孩子的行为。
孩子对老人态度不好应该怎么教育
1、创造良好的家庭气氛
父母不能对孩子的“暴力行为”视而不见。
如果孩子打人了,应立刻抓住打人的那只手,同时严肃、坚定地直视他的眼睛,让孩子感到自己错了,等孩子情绪平静后,再和他讲道理。
2、“冷处理”,最好不要体罚
当孩子打人时,父母千万不能用打孩子的方式来惩罚他,最好“冷处理”--把正在哭闹的孩子放在一边,告诉他父母很爱他,但必须等他哭完后再和他说话。
这样的话只说一遍即可,不要多说,更不要向孩子过多解释为什么。
当孩子情绪激动时,应避免出现越讲道理越僵,以至父母失去耐心的情况。
3、端正态度
当孩子在家里打人时,父母要表现出应有的尊严,也要告诉爷爷奶奶正确的教育方法,不能对此一笑了之,甚至开心地享受孩子发脾气时别样的可爱之处,更不应主动逗孩子发脾气、打人。
让孩子感受到,自己出现攻击性行为时,他人正常的反应是什么。
时间久了,孩子明白这种行为不被人接受,自然会有所改变。
4、积极的鼓励不可少
父母应以积极热情的方式对孩子的良好行为给予鼓励。
尤其是那些平时习惯打骂、呵斥、批评孩子的父母,更应注意自己的态度。
鼓励能够强化孩子的良好行为,使孩子表现出积极、正面的情感,促进向上发展。
5、引导孩子的情绪表达
在听取孩子的看法后,父母再进行耐心的引导,告诉孩子在有意见时应该选择表达,而不是乱发脾气,要让他知道发脾气的后果,给他提供解决的办法。
这样不但能让孩子停止发泄情绪,还会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,以后会因为明白了这些道理,从而减少乱发脾气的次数。
6、帮助孩子解决问题
有的孩子发脾气,是因为自己不懂怎样应对,或者是没有能力克服困难,这是在向父母求助,只是他表达的方式不对。
如果能得到父母的帮助,感受到完成任务的快乐,就不会轻易的发脾气。
孩子不尊重老人如何教育
生活中,我们时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:小孩子对爷爷奶奶态度恶劣,大喊大叫,而老人通常不会因此生气,反而乐于容忍。
这种现象实际上反映出了当前隔代亲子关系中存在的问题。
那么,如何教育孩子在老人面前保持尊重呢?1. 严肃告知:要郑重其事地告诉孩子,指挥别人、打人是不受欢迎的行为,不应轻描淡写地处理,让孩子误以为这并非严重的问题。
同时,也要适当地向长辈传达您的感受,让他们知道当孩子表现出不礼貌的行为时,您感到不舒服和不愉快,不要因为孩子还小就无限度地包容。
2. 以身作则:在孩子面前,要以尊重长辈的言行作为榜样。
您的言行举止都是孩子学习模仿的对象。
通过自身的谦让有礼,您可以教导孩子如何与人相处,就像一面镜子,您如何对待他人,他人也会如何对待您。
没有人喜欢无缘无故被大声斥责,更没有人喜欢无故被打。
通过直接示范正确的互动方式和尊重他人的态度,可以最快地教会孩子。
3. 教育孩子感恩:感恩的语言不必刻意说出口,但感恩的行动却可以实施。
例如,当孩子出门远行时,可以为家中的长辈带些礼物作为见面礼。
如果长辈给孩子礼物,要让孩子学会说“谢谢”,这是感恩的简单表现。
导致孩子不尊重老人的原因可能包括:1. 老人自身的问题:现在很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,老人对这个孩子更加宠爱,他们在孩子身上放弃了自我尊严和对事情对错的标准,任由孩子的想法发展。
孩子在父母面前可能不会那么放肆,因为父母有一定的威严,但在父母不在场时,他们可能会像柿子一样软下来。
2. 缺乏感恩之心:孩子年纪小,很多事情都是大人帮忙完成的,这让他们养成了一种长期的依赖和习惯,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当然,从而缺乏感恩之心,无法体会到他人的辛苦和不易。
3. 不能用尊重的语气表达需求:当孩子无法用语言很好地表达自己的需求时,他们可能会未经思考就说出不恰当的话。
例如,孩子正在看电视,奶奶突然挡住了电视,孩子可能会急切地说:“你走开!”在这种时刻,孩子没有经过思考,只是急于表达自己的需求,这种语气和态度可能会无意中伤害到老人。
教育孩子尊重老人,应从幼儿时期开始。
一旦孩子表现出不尊重老人的行为,家长应立即采取措施,在孩子心中根除这一坏习惯,培养他们成为尊重老人的个体。